近日,我组与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干细胞研究院刘强教授和彭飞教授,以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徐岭植大夫合作,整合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揭示了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等菌群相关代谢物在心理压力诱导肿瘤干性增加中的关键调控作用,为癌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干预方式。
压力是柄双刃剑,适度催人奋进,过度则伤身。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易引发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也会损害心血管健康,甚至推动癌症的发生发展。
本工作中,三个团队以压力-菌群-代谢-肿瘤干性为轴线,以代谢组-微生物组关联研究发现潜在的关键菌及关键代谢物,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验证其功能。发现心理压力会显著降低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等肠菌的丰度,抑制丁酸的产生,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水平上升,Wnt/β-catenin通路被激活,最终使乳腺癌获得干性,促进乳腺癌细胞往驱动肿瘤发生、转移、耐药和复发的癌症干样细胞发展。在补充Akk菌或者丁酸盐之后,LRP5被抑制,下游促癌细胞干性的通路也被抑制,可以显著逆转心理压力诱导的肿瘤生长和干性。该研究揭示了精神压力促癌的新机制,也为癌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干预方式。
本研究的机制示意图
相关成果以“Gut dysbiosis conveys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activate LRP5/β-catenin pathway promoting cancer stemness”为题,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上。我组刘心昱为该工作的5个共同第一作者之一。(文/刘心昱 图/原文)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5-02159-1